營商環境是城市軟實力和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就像陽光、水和空氣,須臾不能缺少。特別是面對疫情影響,如何穩定企業發展信心,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更好保障改善民生,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好的營商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急企業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鹽城在已有營商環境政策基礎上,對標國內一流標準,迅速研究出臺優化營商環境30條新政,不斷提升政策層次“含金量”,全市域、全方位優化,打造長三角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有力政策支撐。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鹽城優化營商環境30條新政,參照國家、省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提出對標國內一流標準,打造長三角一流營商環境。
可以說,順勢而為,底氣十足。
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表面上看是經濟數據的差距、企業數量和質量的差距,實則是營商環境的差距。哪里的營商環境優、服務質量好、辦事效率高、投資成本低,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都會爭相流向營商環境高地。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中心區城市,鹽城在積極推進“硬環境”融入國家戰略的同時,借鑒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的先進經驗,有針對性地予以重點突破,做到兩手抓兩手硬,“軟環境”加速融入一體化格局?!坝箔h境”方面,鹽城積極構建富集空港、海港、高鐵、高速、高架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城市四通八達、內聯外通,擁有港口、機場等5個一類對外開放口岸以及中韓(鹽城)產業園這一對韓合作國家級平臺等,鹽通、鹽徐、鹽青等高鐵建成通車,全面融入上?!耙恍r經濟圈”和長三角地區高速鐵路網,實現與長三角“無縫對接”。
“硬環境”改善,拉近時空距離,資源要素將快速集聚?!败洯h境”方面,鹽城始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城市能級、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制勝之道,不斷深化改革、轉變理念、優化服務,推出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特別是在去年疫情形勢嚴峻期間出臺了24項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深入開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年”活動,通過實現營商環境“優”,促進經濟運行“穩”和市場活力“強”,群眾滿意度和企業獲得感不斷提升。市場經濟是“候鳥經濟”,資本總是“飛向”營商環境有比較優勢的地區。鹽城積極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淮河生態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戰略機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民生福祉不斷增強,經濟總量持續躍升。鹽城經濟社會發展屢創佳績,與其持續打造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密不可分。
營商環境的重要性,怎么強調都不過分。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在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關鍵時段,鹽城主動作為,以提升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滿意度為根本出發點,圍繞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市場配套環境、增強執法監管能力、強化法治保障水平、形成部門聯動合力六個方面,重磅推出優化營商環境30條,推動營商環境整體水平系統性提升,擦亮鹽城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硬措施”提升政務服務“軟實力”
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優化營商環境30條新政以“放管服”改革為重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為主線,致力對政務服務進行革命性再造,全面提升政府服務效率。
刀刃向內,鹽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流程再造,加大“不見面”改革力度。優化營商環境30條新政提出,按照同城化標準,擴大“長三角一體化服務專窗”和“無感漫游”系統覆蓋面;深化“一件事”改革,線上線下同步推進自然人、企業全生命周期涉及的跨部門、跨層級事項集成辦理。
“一網通辦”是推動投資審批便利化、促進利企便民的迫切需要。優化營商環境30條新政提出,鹽城“一網通辦”從關注政務服務“單一事項”向企業群眾關注的“一件事”轉變,從“能辦”向“好辦”“智辦”轉變,實現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地辦”。逐步推進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省內通辦”,同步支撐“跨省通辦”。同時,加快推進電子證照、電子印章應用場景建設,支撐推進“一網通辦”?!白C照分離”改革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舉措。優化營商環境30條新政明確,要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對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4種方式實施分類管理,對暫時不具備取消條件的行政審批事項,通過網上辦理、簡化流程、精簡材料、減少環節、壓縮時限等方式優化服務,推進所有涉及市場準入的行政許可事項按照“證照分離”改革模式進行分類管理。
優化營商環境的目標是提升服務效能,惠企便民。在優化營商環境30條新政中,提出要強化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市縣政務服務一體化管理,推動功能設置、辦事流程、管理制度、服務事項的標準化、規范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市場主體退出便利化登記;優化不動產登記服務,完善不動產登記金融機構業務聯辦,促進業務聯辦機構、業務管理、人員培訓、業務操作的規范化標準化,促進預告登記自動審核;規范政府采購和招投標行為,加強政府采購電子化建設,加快實現“不見面”開標,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推廣電子保函應用;建設“鹽之e警”綜合服務窗口,實現戶政、車駕管、出入境等89項236種高頻業務在派出所“一窗辦理”。
動的是“奶酪”,碰的是利益,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攻堅戰。在優化營商環境30條新政中,聚焦當前企業和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為關注的重點領域,圍繞“規范誠信”“制度建設”“統籌協調”等方面提出硬招實錘。其中,包括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構建“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生態;開展監管執法活動;加大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嚴格落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延伸拓展涉企服務“綠色通道”,積極推行速裁快審“無紙質卷宗+無書記員”辦案模式;促進破產審判水平實質提升,建立簡單破產案件快速審理機制;切實解決執行工作突出問題,推進執行指揮中心“854模式”迭代升級。
降成本聚要素,“真金白銀”為企減負
企業是經濟環境“冷暖”的最直接感受者。疫情影響下,落實惠企助企舉措,才能更好提升企業發展信心,增強企業抵御風險能力,降低企業成本,實現高質量平穩運行。
優化營商環境30條新政提出,將繼續全面落實國家和省減稅降費各項政策,大力推動“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轉變升級,實現“電子辦稅為主、自助辦稅為輔、實體辦稅兜底”的辦稅新模式,確保0.5小時完成稅務登記信息的確認。
面對現階段疫情防控形勢,鹽城稅務推出延長納稅申報期限、辦理實名認證事項的暫不要求“刷臉”驗證、因疫情影響逾期申報或逾期報送相關資料的納稅人免予行政處罰等抗“疫”紓困6項新舉措,同時力推“非接觸式”辦稅繳費。目前全市大部分地區企業90%以上的辦稅繳費業務實現網上辦理,其中網上申報面超過99%。1-7月,我市97.15%的納稅人通過線上途徑領到了發票,98.52%的企業通過線上新辦套餐完成新辦涉稅事項辦理。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是減輕企業負擔的重要舉措。在優化營商環境30條新政中,金融機構同樣扮演重要角色。要求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降低擔保費率,落實好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股票或債券。加大對制造業、民營、“三農”等領域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動小微企業貸款增量、降價、提質、擴面。繼續圍繞市縣產業發展戰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線下銀企對接活動。
要素資源是市場經濟的基礎,是影響企業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優化營商環境30條新政提出,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加強專利布局,推進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優勢企業和園區建設,開展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研究出臺建設工程項目“拿地即開工”實施方案,進一步完善工作流程,減少材料,縮短辦理時間,實現建設工程項目“拿地即開工”。同時,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以“一張藍圖”系統服務工程項目建設,優化規范工程建設項目事項辦理,精簡壓縮申報材料、審批用時,并且探索研究土地帶方案掛牌制度、“多測合一”制度。水電氣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是營商環境評價的重要指標。優化營商環境30條新政提出,推進線上可辦理的用水業務種類數占全部業務總類數達85%以上;開展轉供電電費碼推廣,促進居民“零證辦電”,企業一證辦電,推進降價政策紅利傳導至每個終端用戶;推進公共服務“只進一扇門”業務聯辦工作。
為優化涉外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境內外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優勢匯聚鹽城,優化營商環境30條新政提出,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并且加快建設中國(鹽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際商品展示交易和線上O2O商城平臺,打造集批發零售相結合、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日韓商品集散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