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聽海量經典曲目、定制專屬有聲明信片、在迷你戲亭過戲癮……8月13日,鹽城與喜馬拉雅合作開發的全國首家“淮劇城市會客廳”——喜馬拉雅數字淮劇有聲書屋在歐風花街正式開放,“中華淮劇”App同步上線。集聽、說、學、唱于一體的沉浸式淮劇體驗,線上線下同步推廣,讓委婉綿延的淮腔淮韻,再綻芬芳。
淮劇起源于鹽城建湖一帶,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推動國家級非遺淮劇的創新傳承發展,在鹽城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鹽城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鹽城市大數據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開展淮劇數字化保護。從 4 月份項目的立項起步,到緊張有序地工作推進過程,憑借嚴謹、嚴肅、嚴格的調研分析、編輯整理、內容創新、技術開發,依靠精益求精精神的不懈追求,經過工作團隊四個多月的艱辛努力,喜馬拉雅數字淮劇有聲書屋啟用、“中華淮劇”App上線,標志著該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為更好地傳播和呈現淮劇數字化內容,通過建設中華淮劇官網及APP,打造集淮劇視聽、社區互動、短視頻創作、版權存證、版權交易、VR導覽、榮譽展示等七大功能于一體的互聯網淮劇綜合服務平臺。項目組緊緊圍繞淮劇數字化建設要求,邀請了淮劇知名專家和昆曲、故宮數字化團隊共同策劃,研究形成了九大章28個子項的數字淮劇目錄框架,以目錄為基礎,對13家國有淮劇團走訪調研并開展資源收集工作。通過將淮劇文字、圖片、音視頻等數據資源存儲在數據庫中,實現淮劇資源查閱、保存、上傳、下載、共享、版權交易等功能。截至目前,數據庫已累計上傳劇目210部、音頻視頻1300條、精修圖片1500張、剪輯成片150條,數字化內刊書籍2萬頁。
除了品牌傳播,中華淮劇還致力于打造城市級IP文化,“中華淮劇”的IP吉祥物,即“淮小迷”“淮小鹿”一經曝光,便驚艷全場,吸引眾人的目光。將鹽城元素丹頂鶴、鹿角、牡丹以及淮劇服化道進行藝術化處理,用設計語言巧妙融合成“淮劇”字樣的筆畫組成部分,用色鮮明、造型優美。同時,深挖數字淮劇的衍生產品,將麋鹿形象和淮劇行當相結合,設計了生、旦、凈、丑四款角色,塑造了“淮劇戲迷鹿小迷”的可愛卡通形象,衍生出46款線上數字化商品和25款線下文創產品,通過手機應用商城、中華淮劇APP商城及有聲書屋售賣推廣。
淮劇VR全景博物館是通過現場VR全景拍攝、三維場景制作和全景漫游軟件,將線下淮劇博物館搬到線上,實現用戶可隨時隨地游覽淮劇博物館。在功能設計方面,VR博物館已實現自動瀏覽、位置信息查詢、展廳切換、場景直達、圖文詳情講解、模型切換等多項便捷功能,方便用戶使用,提升用戶體驗。目前,VR博物館已鏈接到中華淮劇APP、官網、微信公眾號等多個平臺,便于在多種場景推廣和展示淮劇博物館,推廣淮劇文化。
通過邀請國內國有劇團成員,在上海、鹽城等地實地取景拍攝,創作出了一批優質的音視頻內容。截至8月10日,九大新媒體平臺合計曝光量近4千萬次?;磩底只Wo項目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新媒體內容反響良好,尤其是《探清水河》《聲聲慢》《萬疆》等系列翻唱內容,在各大媒體平臺上播放量超2千萬次,獲贊數超50萬次,《萬疆》翻唱更是得到原唱李玉剛老師的點贊評論。
為更好地傳播推廣淮劇文化,引領淮劇“國潮”新風尚,打造淮劇城市會客廳,通過與喜馬拉雅合作開發淮劇數字音頻產品,建設線下“有聲書屋”,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推廣。目前,有聲書屋已搭建朗讀亭、淮劇有聲圖書館、立式聽讀機、淮劇有聲明信片、閱讀聲量大屏、大咖唱片墻等場景,可實現聽、說、唱、學于一體的淮劇體驗。
淮劇數字化按照“全面權威、保護傳承、數字呈現、商業賦能、傳播推廣”的建設目標,利用區塊鏈等數字信息技術,以最前沿的理念設計和最時尚的傳播方式,對淮劇的歷史延續、傳統劇目、名家名段、書籍、服飾等資源進行數字化整理和保存。
通過搭建淮劇數字內容版權和衍生品交易平臺,實現版權交易、數字衍生品分發、制售文創產品以及出售IP版權,同時,利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傳播和推廣淮劇文化,打造國內戲曲數字化保護的標桿。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