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13:00,揚州市啟動了主城區第七輪大規模核酸檢測?!岸b忊?!叮鈴鈴!”隨著新一輪的核酸檢測工作開展,鹽城支援揚州應急核酸檢測隊員們接到指揮部通知,很快將有大量標本送檢?!皯鹨呒Y號”響起,這群抗疫一線上的“幕后英雄”按時到達實驗室,迅速穿上裝備投入戰斗……
逆行向前“疫”無反顧
7月31日下午,我市兩批援寧應急核酸檢測隊火速集結,攜帶檢測儀器、試劑和設備轉戰揚州。在核酸檢測隊領隊、市中醫院副院長葛曉東的率領下,支援當地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
全隊一盤棋,擰成一股繩。8月1日下午,檢測隊對全體隊員進行技術培訓,同時對工作布局作了相應調整。下午6點,實驗室改建完成后,隊員們按指派任務迅速行動起來。
當晚10點,一切準備就緒,改建實驗室開始試運行。隊員們來不及休息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大家同心協力、夜以繼日,共同奮戰到天明,完成近三萬人次的核酸檢測。在如此緊急的工作安排下,第一場試運行竟能取得如此可觀的檢測量,隊員們備受鼓舞。
為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鹽城應急核酸檢測隊實行輪班制,保證檢測機器24小時運轉不停歇。檢測隊將隊員們分為3個工作區,每個工作區分4組,每組以6個小時為一個檢測時間段,71名隊員每天分成四班輪流上崗。
標本源源不斷送達,隊員之間配合默契,從標本接收、分配,到加樣,提取、點樣,到擴增,整個工作流水線順利流暢。隊員們擰成一股繩,凝心聚力高效合作,展現了同心抗疫的團隊精神。
巾幗英姿綻放“疫”線
“今天,我們要完成35萬人次標本的核酸檢測?!?月12日晚,“80后”檢測隊員、東臺市中醫院主管檢驗師王薇薇告訴記者:“昨天,我輪到晚上9點至凌晨3點的夜班,今天仍然值夜班,晚上10點提前一個小時進場準備,從夜里11點要奮戰到次日凌晨5點。為了擊退疫情,我們每天都要拼盡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在這批應急核酸檢測隊員中,多了一抹“90后”巾幗英雄的亮色。來自市一院的檢驗技師王偉,在隊伍里擔任聯絡員,她任勞任怨有求必應。
隊員們穿上防護服“進倉”后,由于不能帶手機,遇到問題便用對講機呼叫“聯絡員”。于是王偉跑前跑后,給隊友們協調各種問題。她除了每天協調各組工作以外,還要負責信息數據上報工作、會議記錄、工作總結,外部聯系等。作為團隊里的“知心小姐姐”,得知一些隊員們想家,她及時幫助疏導情緒,緩解大家的思鄉之情。
像她們這樣,43名女隊員巾幗不讓須眉,晝夜奮戰在支援揚州抗疫一線:她們在標號組負責編號和登記等預處理,工作內容雖然重復枯燥,但是她們卻做得甘之若飴。她們在試劑準備區鏖戰,為了減少污染不能開空調,人手又少,還要提供三萬多份的試劑,每次進入都是一身汗。
在樣本制備區,她們穿著又悶又熱的厚防護服,在安全柜前操作一坐就是六個小時,累得腰酸背痛。她們在擴增區拼腿勁,跑來跑去接擴增板、上機、出數據,每人照看十幾臺機器,沒有坐下的時間。她們“火眼金睛”,要把“病毒”找出來,第一時間報給指揮部。
黨員先行“疫”不容辭
“目前正是支援揚州抗疫的關鍵時刻,我們黨員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黨員干部要沖鋒在前,不怕困難,勇于擔當!”葛曉東表示,在這場戰疫大考中,黨員隊員們要積極踐行“兩在兩同”,主動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責任,沖鋒在檢測第一線,成為中堅力量。
“行不行,要不要換下來休息,如果身體不舒服,一定不要硬撐?!薄?0后”黨員、市一院主治檢驗醫師邵可可帶領隊員一早便進入實驗室,持續工作20多個小時,守候在核酸檢測現場,協調和關注每位隊員的情況,一刻沒有停歇。他還要幫大家進行生物安全防護培訓,給隊員們最安全的保障。在他的帶領下,援揚應急核酸檢測隊總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每次任務。
“80后”黨員、市中醫院輸血科主任許興俊擔任副隊長,是大家后勤保障的堅強后盾。他每天幫大家聯系車輛、安排用餐,不斷往返搬運物資。隊員們生活上有什么需求,他都千方百計地幫大家解決。
“60后”黨員、阜寧縣人民醫院主任檢驗師陸其斌是隊伍里年齡最大的男隊員。他除了承擔專業的核酸檢測工作之外,還主動承擔不少體力勞動和協調工作,經常提前進場準備試劑耗材,任務完成后總是最后一個出倉處理醫療廢棄物,每次都忙得渾身大汗,但他毫無怨言。
請輸入驗證碼